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高原蚤缀

高原蚤缀

药材名称高原蚤缀

拼音Gāo Yuán Zǎo Zhuì

别名甘青蚤缀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西北蚤缀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enaria przewalskii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cm。主根细长,木质化,支根须状。茎丛生或斜生,基部稍斜生,宿存纤维状枯萎叶鞘,上部直立,密被淡紫红色腺毛。基生叶线形,长2-3cm,宽1-2mm,先端钝,基部较宽,连合成鞘,膜质,边缘稍反卷并具细小突起,两面无毛,中肋显着;茎生叶披针形,长1-1.5cm,宽2-3mm,先端钝,上部边缘多有腺毛,基部稍窄。花序顶生,聚伞状,通常3花,密生淡紫色腺毛;苞片卵状椭圆形,背面被腺毛;花梗长3-5mm,密被腺毛;萼片5,紫色,宽卵形;花瓣5,白色,倒卵形,长8-10mm,宽4-5mm;花盘蝶形,具5个椭圆形腺体;雄蕊10,花丝线形;子房长圆状倒卵形,具柄,花柱3,线形,柱头扁平,长圆形。蒴果倒卵形。种子多数。花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500m的高山草甸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等地。

性味苦;微甘;性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润肺化痰。主肺热咳嗽;肺痨咯痰不爽;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米麦麨

    药材名称米麦麨拼音Mǐ Mài Chǎo别名糗(刘熙《释名》)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米或麦蒸炒后磨成之粉面。性味①《唐本草》:"甘苦,寒,无毒。"②《本草拾遗》:"

  • 山藿香

    《中药大辞典》:山藿香药材名称山藿香拼音Shān Huò Xiānɡ别名血见愁、血芙蓉(《生草药性备要》),野石蚕、野薄荷、仁沙草、苦药菜、假紫苏(《广西中兽医药植》),皱面草、方枝苦草(广

  • 钩栗

    《中药大辞典》:钩栗药材名称钩栗拼音Gōu Lì别名青叶槠(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钩栲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钩栲,又名:厚果、大叶锥栗、猴栗

  • 朱砂草

    《中药大辞典》:朱砂草药材名称朱砂草拼音Zhū Shā Cǎo别名反背红(《贵阳民间药草》),叶下红、红青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血盆草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

  • 羊肾

    《中药大辞典》:羊肾药材名称羊肾拼音Yánɡ Shèn别名羊肾子(《鸡峰普济方》),羊腰子(《本草述》)。出处《别录》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肾。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

  • 紫背菜

    药材名称紫背菜别名红番苋、红毛番、红背菜、红菜、叶下红、红玉菜、血皮菜、血匹菜、当归菜、观音菜、木耳菜来源菊科土三七属植物紫背菜Gynura bicolor (Roxb.) DC.,以全草或茎、叶入药

  • 石柑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柑子药材名称石柑子拼音Shí Gān Zǐ来源天南星科石柑子属植物石蒲藤Pothos chinensis (Raf.)Merr.;石柑子P. cathcartii Sc

  • 大发散

    药材名称大发散拼音Dà Fā Sàn英文名Parish's Ironweed别名豆鼓叶、大红花远志出处始载于《云南思矛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滇缅斑鸠菊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

  • 长距兰

    药材名称长距兰拼音Chánɡ Jù Lán别名水麦冬、舌唇兰、骑马参、龙爪参(《陕西中草药》)。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兰科植物舌唇兰的带根全草。夏季采集,洗净泥土,切段,

  • 对马耳蕨根

    药材名称对马耳蕨根拼音Duì Mǎ ěr Jué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马耳蕨的根茎。功能主治治目赤肿痛。用法用量鲜对马耳蕨根茎(去鳞毛)一两,水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