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魿鱼

魿鱼

药材名称魿鱼

拼音Línɡ Yú

英文名Mud carp

别名雪魿、土魿鱼、魿公

出处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粤语》:魿鱼,广人池塘多畜之。以鱼秧长成,与卿住相反,卿性沉,长潜水中,魿性浮,长跃水上。卿食之可以实肠,魿食之可以行气,卿守而魿行,性各不同如此。其物以冬而肥,故名。喜泳浮波上,得奔流则跳跃寻丈。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鲮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rhina molitorella (cuviee et Valenciennes)

采收和储藏:每年除生殖季节外均可捕捞,捕得后,去鳞、鳃、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鲮,体梭形,侧扁,腹部圆,无腹棱。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头短,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眼侧位,眼间宽,口下位,较小,弧形,上下颌角质化。须2对,吻须较粗壮,颌须较小。上颌之外有上唇和吻皮,上唇边缘呈细波状,唇后沟中断。下颌外有下唇,唇边缘有多数乳 头状突起。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侧线鳞38(7-8\5-6-V)42。背鳍4,12-13,无硬刺,其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大于至吻端的距离。臀鳍3,5。尾鳍深分叉,体上部深灰色,腹部银白,在体侧胸鳍基部之后上方有8-9个鳞片的基部为黑色,聚在一起成为1个长菱形斑块。幼鱼尾鳍基部有一黑色斑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多活动于水的中下层,特别是南方水温较高的水体内。以植物为主要食料。

资源分布:我国珠江水系、海南、台湾、韩江、闽江、澜沧江及元江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含脂肪1.5%,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计7.9%/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除湿。主膀胱结;水臌;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各家论述1. 姚可成《食物木草》:主滑利肌肉,通小便。治膀胱结热,黄疸,水鼓。

2.《纲目拾遗》: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

3.《本草求原》:补中开胃,益气血,功近鲫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眼

    药材名称龙眼拼音Lónɡ Yǎn别名桂圆来源见"龙眼肉"。性味甘、平温、无毒。归经入心、脾、胃。功能主治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怔忡,虚赢,病后或产后体虚,及由于脾虚

  • 大蓟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蓟药材名称大蓟拼音Dà Jì别名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山萝卜、刺萝卜、牛喳口、鸡母刺、大恶鸡婆、山老鼠簕来源为菊科蓟属植物大蓟Cirsium japonicum DC.,以全

  • 小红蒜

    药材名称小红蒜拼音Xiǎo Hónɡ Suàn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红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utherine plicata Herb.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原形

  • 岩败酱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败酱药材名称岩败酱拼音Yán Bài Jiànɡ来源败酱科岩败酱Patrinia rupestris Jus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华北。化学成分

  • 荭草花

    《中药大辞典》:荭草花药材名称荭草花拼音Hónɡ Cǎo Huā别名水荭花(《摘元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蓼科植物红蓼的花序。性状干燥花序,花多数,攒簇成穗,花被5瓣,淡红色或带白色,初开

  • 猪脑

    《中药大辞典》:猪脑药材名称猪脑拼音Zhū Nǎo出处《别录》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脑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①《纲目》:"甘,寒,有毒。"②《四川中药

  • 石凤丹

    药材名称石凤丹拼音Shí Fènɡ Dān别名大斑叶兰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高斑叶兰Goodyera procera (Ker-Gawl.)Hook.,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

  • 鹰嘴爪

    《中药大辞典》:鹰嘴爪药材名称鹰嘴爪拼音Yīnɡ Zuǐ Zhǎo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鹰科动物苍鹰的嘴和脚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鹰骨"条。功能主治主五痔,烧为末服之。摘录《中药大

  • 痄腮树

    药材名称痄腮树拼音Zhà Sāi Shù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痄腮树的根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opsis terminalis (Kurz) Slum.[Helicia ter

  • 六大天王

    药材名称六大天王拼音Liù Dà Tiān Wánɡ别名似铁屎米来源药材基源:为草科植物大叶鱼骨木的根、叶、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thium simile Merr.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