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龙葵根

龙葵根

《中药大辞典》:龙葵根

药材名称龙葵根

拼音Lónɡ Kuí Gēn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茄科植物龙葵,夏、秋采收。

性味《纲目》:"苦微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治痢疾,淋浊,白带,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①《本草图经》:"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通利小便。"

②《纲目》:"疗痈疽肿毒,跌扑伤损,消肿散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0.8~1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福建民间草药》:"凡虚寒而无实热者忌用。"

复方①治痢疾,妇女白带,男子淋浊:鲜龙葵根八钱至一两(干的五至八钱),和水煎成半小碗,饭前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睾丸炎:龙葵鲜根、灯笼草各-两,青皮鸭蛋二枚。加水同煮熟,服汤食蛋。(《泉州本草》)

③治风牙虫痛:龙葵根煎汤含漱。(《泉州本草》)

④治发背痈疽成疮者:龙葵根一两,麝香一分(研)。先捣龙葵根,罗为末,入麝香研令匀,涂于疮上。(《本草图经》)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龙葵根

药材名称龙葵根

拼音Lónɡ Kuí Gēn

英文名Root of Black Nightshade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龙葵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nigr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约25-100cm。茎直立,有棱角或不明显,近无毛或稀被细毛。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卵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并下延至叶柄,通常长2.5-10cm,宽1.5-5.5cm,全缘或具不规则波状粗锯齿,光滑或两面均被稀疏短柔毛。蝎尾状聚伞花序腋外生,由3-6(-10)朵花组成;花梗长,5深裂,裂片卵圆形,长约2mm,雄蕊5,着生花冠筒口,花丝分离,花药黄色,顶孔向内;雌蕊1,球形,子房2室,花柱下半部密生白色柔毛,柱头圆形。浆果球形,有光泽,直径约8mm,成熟时黑色;种子多数扁圆形。花、果期9-10月。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痢疾;淋浊;尿路结石,白带,风火牙痛,跌打抽伤,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福建民间草药》:凡虚寒而无实热者忌用。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通利小便。

2.《纲目》:疗痈疽肿毒,跌扑伤损,消肿散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牙楤木果

    药材名称龙牙楤木果拼音Lónɡ Yá Sǒnɡ Mù Guǒ英文名Aralia elata (Miq .)Seem.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辽东楤木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elat

  • 黑面叶根

    药材名称黑面叶根拼音Hēi Miàn Yè Gēn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黑面叶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生境分部产广西、广东等地。性状干燥根呈圆柱状

  • 滇瑞香

    《中药大辞典》:滇瑞香药材名称滇瑞香拼音Diān Ruì Xiānɡ别名桂花矮陀陀、黄山皮条、构皮岩陀、万年青矮陀陀(《云南中草药选》),桂花岩陀、野瑞香(《云南经济植物》)。出处《植物名实

  • 桦树皮

    药材名称桦树皮拼音Huà Shù Pí别名白桦、桦树、桦木、粉桦、桦皮树来源桦树科植物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的柔软树皮。春季剥下树皮,或在已采

  • 匍匐滨藜

    药材名称匍匐滨藜拼音Pú Fú Bīn Lí别名海芙蓉、海归母、沙马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匍匐滨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riplex repens Roth.[A.belangeri B

  • 藏三七

    药材名称藏三七拼音Cánɡ Sān Qī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假人参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pseudonginseng Wall采收和储藏:秋季挖取块根,除去细根及泥土,晒干或烘

  • 蛏肉

    《中药大辞典》:蛏肉药材名称蛏肉拼音Chēnɡ Ròu别名蛏肠(《纲目》)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肉。全年可以捕捉;捕得后,剥去外壳,洗净,鲜用或晒制为蛏干。原形态贝壳2片,薄

  • 菜头肾

    《全国中草药汇编》:菜头肾药材名称菜头肾别名土太子参[浙江乐清]来源爵床科菜头肾属植物菜头肾Championella sarcorrhiza C. Ling,以根及茎、叶入药。全草夏秋可采,晒干,扎把

  • 绿萼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绿萼梅药材名称绿萼梅拼音Lǜ è Méi来源蔷薇科梅属植物绿萼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 var. viridicalyx Maki

  • 朴消

    《中药大辞典》:朴消药材名称朴消拼音Pǔ Xiāo别名朴硝石(《吴普本草》),消石朴(《别录》),海末(《石药尔雅》),朴硝(《局方》),盐消、皮消、水消(《纲目》),海皮硝、毛硝(《药材学》)。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