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贤散

二贤散

《百一进方》卷五:二贤散

药方名称二贤散

处方橘红500克甘草盐各120克

制法上药用水1.25升,慢火煮烂,晒干,为末。

功能主治主痰饮。

用法用量温开水调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纲目》卷二十五补。

摘录《百一进方》卷五

《百一》卷五,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五:二贤散

药方名称二贤散

别名二贤汤、三圣散、涤痰散

处方橘皮(去白取红)1斤,甘草4两,盐4两。

制法水5碗,慢火煮,焙干,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积块,进饮食。清肺,消痰,定嗽,解酒毒。主痰饮内停,食后胸满,翻胃,噎膈,肝气痛。膈中痰饮。肝气痛,常服除根。脾家冷积,每食已辄胸满不下,百药不效者,兼治一切痰气。翻胃及痛。

用法用量二贤汤(《普济方》卷一六五)、三圣散(《医灯续焰》卷十二)、涤痰散(《回春》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润下丸”(见《医方集解》)。

注意虚弱人慎用。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陈皮燥湿而利气,湿去则痰涸,气顺则痰行。食盐润下而软坚,润下则痰降,软坚则痰消。痰在膈中,故用甘草引入胃,甘草经蜜炙,能健脾调胃,脾胃健则痰自行矣。

临床应用食后胸满外舅莫强中服之,腹痛,利下物数块如铁弹子,臭不可闻,旧苦食后胸满之疾豁然顿愈。

摘录《百一》卷五,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五

猜你喜欢

  • 家秘戊己汤

    药方名称家秘戊己汤处方白芍、甘草、陈皮。功能主治血虚腹痛兼气滞者。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 乳癖消片

    药方名称乳癖消片处方鹿角、蒲公英、昆布、天花粉、鸡血藤、三七、赤芍、海藻、漏芦、木香、玄参、牡丹皮、夏枯草、连翘、红花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气微,味苦、咸。炮制上十五味,玄参、三七、鹿角分

  • 解毒通脉汤

    药方名称解毒通脉汤处方桃仁3钱,大黄2钱,水蛭2钱,虻虫2钱,银藤1两,生石膏8钱,丹皮2钱,连翘5钱,栀子3钱,黄芩3钱,延胡索2钱,赤芍2钱。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脉止痛。主寒湿阻络,恶露

  • 黄连香茹饮

    药方名称黄连香茹饮处方黄连、香茹、扁豆、厚朴、甘草。功能主治霍乱。身热烦渴气粗,口苦齿燥,小水短赤,因于暑也。用法用量水煎,冷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三

  • 胆道排石汤Ⅱ号

    《新急腹症学》引遵义医学院方:胆道排石汤Ⅱ号药方名称胆道排石汤Ⅱ号拼音dandaopaishitang2hao处方黄连2钱,黄芩3钱,枳壳3钱,木香3钱,大黄2钱。功能主治胆系感染、胆石症湿热型。摘录

  • 解噤丸

    药方名称解噤丸处方黄连半斤。制法上(口父)咀,生姜4两切片,与黄连同炒,去姜,只取黄连为细末,同陈米饭一处捣烂,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噤口痢。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赤者陈米饮送下;白者陈皮汤送下;

  • 黄芩射干汤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黄芩射干汤药方名称黄芩射干汤处方黄芩(去黑心)射干各30克枳实(去甑,麸炒)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甘草(炙,锉)各23克升麻45克 桂(去粗皮)38克制法上七味,粗捣筛。功能

  • 防己宣痹汤

    药方名称防己宣痹汤处方防己3钱,木瓜2钱,地龙3钱(炒),穿山甲3钱(炒),灵仙2钱,木通1钱5分,苡仁8钱,赤苓4钱,丝瓜络1钱5分,飞滑石6钱(包),秦艽2钱,嫩桑枝3尺。功能主治湿热下注,流走筋

  • 救呆至神汤

    药方名称救呆至神汤别名收呆至神汤(《串雅内编》卷一)。处方人参柴胡当归白芍半夏甘草生枣仁天南星附子菖蒲六曲茯苓郁金功能主治治呆病,因郁抑不舒,愤怒羞恚所致者。用法用量用量均须大于常人,水煎灌服。少顷人

  • 调胃承气加生地苁蓉汤

    药方名称调胃承气加生地苁蓉汤处方大黄2钱,甘草1钱,芒消2钱,肉苁蓉3钱,生地3钱,白蜜半杯。功能主治小儿痘病,阳明腑证,潮热谵语,腹痛便秘。摘录《四圣悬枢》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