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八毒赤丸

八毒赤丸

药方名称八毒赤丸

别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杀鬼杖、斩鬼丹、杀鬼杖子

处方雄黄(研)1两,真珠(研)1两,礜石(泥裹烧半日)1两,牡丹皮1两,巴豆(去皮心,熬)1两,附子(炮)1两,藜芦(炙)1两,蜈蚣1枚(炙,去足)。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五尸症积,及恶心痛、蛊疰、鬼气,无所不疗,鬼疰病。

用法用量李子豫赤丸(原书同卷)、八毒丸(《圣济总录》卷一○○)、杀鬼杖(《卫生宝鉴》卷二十)、斩鬼丹、杀鬼杖子(《不居集》下集卷十六)。

注意猪肉狸肉芦笋、生血等物。

临床应用1.鬼疰:入国信副使许可道到雄州,请予看脉。予诊之,脉中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此乃气血不匀,邪气伤正。本官说:在路到邯郸驿中,夜梦一妇人,着青衣,不见面目。用手去胁下打了一拳,遂一点痛,往来不止。兼之寒热而不能食,乃鬼击也。予曰:可服八毒赤丸。本官言:尝读《名医录》中,见李子豫八毒赤丸,为杀鬼杖。予遂与药三粒,临卧服,明旦下清水二升,立效。又进白海青陈庆玉第三子,因昼卧于水仙庙中,梦得一饼食之,心怀忧思,心腹痞满,饭食减少、约一载有余,渐渐瘦弱,腹胀如蛊,屡易医药及师巫祷之,皆不效,又不得安卧,召予治之。予诊之,问其病始末,因思之:此疾既非外感风寒,又非内伤生冷,将何据而医?予思李子豫八毒赤丸颇有相当,遂合与五七丸服之,下清黄涎斗余,渐渐气调,而以别药理之,数月良愈,不二年身体壮实如故。

2.《医统》:戊午秋,甫在杭城过,遇饭店一妇,年三十,颇姿,因往神庙烧香,被热,途中饮凉水一碗,归而腹胀不食,渐觉昏闷,遂至妄言妄见,皆云附邪,巫祷不效,余带有八毒赤丸,因与七粒,令服下,遂下黑汁一桶,其妇遂软而伏卧不言,复进四君子汤,一剂而愈。

摘录《古今录验》引《胡录》,(见《外台》卷十三)

猜你喜欢

  • 聪明益气汤

    药方名称聪明益气汤处方黄耆、人参、焦术、当归、橘红、升麻、柴胡、防风、石菖蒲、荆芥、莽草。功能主治肾虚久病耳聋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集成》卷一

  • 此君丹

    药方名称此君丹处方淡竹壳不拘多少(用布拭去毛,烧灰存性)。功能主治目翳。用法用量每用药1钱,加麝香3-5厘,同为细末。点在翳上。摘录《一草亭》

  • 消疳散

    药方名称消疳散处方使君子(用白者,去油)雷丸(去皮,用白者,红者杀人,勿用,以米泔水浸苍术少许,将雷丸同苍术用火煴之,用雷丸,去苍术,炒干)各等分制法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杀虫消府。治疳积,眼生翳膜遮睛。

  • 槐术散

    药方名称槐术散处方白于术1两(米泔水浸1宿,陈壁土炒焦),槐角米4两(炒)。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健脾和血。主休息痢。用法用量白痢,淡姜调服;赤痢,红砂糖汤调服。摘录《幼科金针》卷下

  • 川膝煎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川膝煎药方名称川膝煎处方大乌头10个(捶破,以纸袋盛,用乌豆1千克,蒸一日取出,去豆不用,去皮、尖)牛膝60克(去芦,干)制法上二味,并不得见铜器及火与日。木臼捣碎牛膝,同入

  • 龙胆水

    药方名称龙胆水处方生山龙胆、生艾叶、生少柏各等分。制法上药水煎,滤过去滓,再浓煎至如膏为度,收贮。功能主治天行眼病。用法用量临用少许,和解净水。摘录《眼科锦囊》卷四

  • 彻清汤

    药方名称彻清汤处方川芎、当归、薄荷、细辛、白芷、羌活、甘草。功能主治痘疹发热之时,风邪外入足太阳膀胱,寒水逆流入于诸阳之会而致头痛。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八

  • 独活秦艽汤

    药方名称独活秦艽汤处方独活、秦艽、防风、川芎、苍术。功能主治少阴经风湿腰痛,引脊内廉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 神授卫生汤

    药方名称神授卫生汤处方羌活2.4克防风白芷穿山甲(土炒,研)沉香红花连翘石决明(煅)各1.8克金银花皂角刺归尾甘草节 花粉各3克乳香1.5克大黄(酒拌炒)6克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脑疽对口,丹瘤瘰疬,恶

  • 活血解毒透肌汤

    药方名称活血解毒透肌汤处方黄芩、川芎、防风、荆芥、红花、山楂、连翘、牛蒡子。功能主治活血解毒。主痘疮。用法用量荸荠为引,水煎服。摘录《幼科直言》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