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参苓白术散

加味参苓白术散

《育婴秘诀》卷四:加味参苓白术散

药方名称加味参苓白术散

处方人参1钱,炙耆1钱,白术1钱,归身(酒)1钱,炙草8分,青皮8分,陈皮7分,柴胡5分,夜明砂5分,木香5分,厚桂(去皮)5分,泽泻5分,鳖甲(九肋,醋炙,去爪)2钱,使君子肉1钱,白芍(酒炒)1钱,山药1两。

制法煮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补脾。主疟疾。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加味参苓白术丸”。

摘录《育婴秘诀》卷四

温病条辨》卷三:加味参苓白术散

药方名称加味参苓白术散

处方人参2钱,白术1钱5分(炒焦),茯苓1钱5分,扁豆2钱(炒),薏仁1钱5分,桔梗1钱,砂仁7分(炒),炮姜1钱,肉豆蔻1钱,炙甘草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噤口痢,呕恶不饥,积少痛缓,形衰脉弦,舌白不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香粳米汤调服,日2次。

各家论述参苓白术散兼治脾胃,而以胃为主,其功但止土虚无邪之泄泻而已。此方则通宣三焦,提上焦,涩下焦,而以醒中焦为要者也。方中以四君两补脾胃;加扁豆、薏仁以补肺胃之体;炮姜以补脾肾之用,桔梗从上焦开提清气;砂仁、肉蔻从下焦固涩浊气,二物皆芳香,能涩滑脱,而又能通下焦之郁滞,兼醒脾胃;引以粳米芳香悦土,以胃所喜为补也。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会约》卷十四:加味参苓白术散

药方名称加味参苓白术散

处方人参(随用),白术2两,茯苓1两半,山药1两5钱,陈皮1两,莲肉2两,当归2两,炙草1两,砂仁8钱,石菖蒲5钱,川芎7钱。

功能主治平补脾胃。主月经后期。

摘录《会约》卷十四

猜你喜欢

  • 百合五味汤

    药方名称百合五味汤处方百合3钱,五味1钱(研),半夏3钱,甘草2钱,丹皮3钱,芍药3钱。功能主治右目赤痛。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热服。热甚,加石膏、知母。摘录《医学摘粹》

  • 荡痰汤

    药方名称荡痰汤处方生赭石2两(轧细),大黄1两,朴消6钱,清半夏3钱,郁金3钱。功能主治癫狂失心,脉滑实者。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 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书》卷五十六:柴胡疏肝散药方名称柴胡疏肝散处方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功能主治疏肝解郁。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

  • 桂附苓乌汤

    药方名称桂附苓乌汤处方茯苓3钱,泽泻3钱,桂枝3钱,干姜3钱,附子3钱,龙骨3钱(煅,研),牡蛎3钱(煅,研),首乌3钱(蒸)。功能主治消渴,饮1溲2。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各家论述《素问》饮一溲

  • 敛气归源饮

    药方名称敛气归源饮处方黄耆(蜜炙)、黑豆、浮小麦各等分。功能主治盗汗不止。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古方汇精》卷一

  • 加味理中丸

    《育婴秘诀》卷三:加味理中丸药方名称加味理中丸处方白术4钱,人参1钱,白茯苓1钱,神曲1钱,砂仁2钱,干姜(煨)2钱,麦芽(炒)2钱,炙草1钱半。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脾胃虚寒,不进饮食,呕吐泻泄,或

  • 抉壅汤

    药方名称抉壅汤处方苍术、苡仁、木瓜、牛膝、川芎、羌活、独活、木通、防风。功能主治湿伤脾胃,外复感风寒暑湿,内外相搏,气血不行,致生脚气,头疼发热恶寒,状类伤寒,始必两脚酸软,肿痛。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 黄芩厚朴汤

    药方名称黄芩厚朴汤处方黄芩4.5克白芍药(炒)厚朴(姜制)枳壳(炒)陈皮葛根各3克甘草(炙)1.5克柴胡2.1克功能主治治协热下利。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摘录《古今医彻》卷一

  • 黄仙饼子

    药方名称黄仙饼子处方川楝子3两(去核,锉作块子,1两用斑猫49个,面半升,同炒焦;1两用硇砂1钱,研碎,同面半升炒焦;1两用巴豆49粒,麸半升炒焦。斑猫、硇砂、巴豆、麸、面并不用,只留川楝子),黑附子

  • 干姜汤

    《外台秘要》卷九引《深师方》:干姜汤药方名称干姜汤处方干姜12克紫菀3克杏仁9克(去皮、尖、双仁,切)麻黄(去节)12克 桂心甘草(炙)各6克五味子3克制法上七味,切。功能主治治肺中有寒,咳逆上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