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十全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全大补汤

药方名称十全大补汤

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蓍(去芦)、川芎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炮制上一十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具述。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全大补汤

药方名称十全大补汤

别名十全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补汤《仁斋直指》卷十五)。

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耆(去芦)川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药十昧,锉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同煎至10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备注本方是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再加黄耆肉桂所组成。方中四君补气,四物补血,更与补气之黄耆和少佐温照之肉桂组合,则补益气血之功更着。惟药性偏温,以气血两亏而偏于虚寒者为宜。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猜你喜欢

  • 六物煎

    药方名称六物煎处方炙甘草、当归、熟地(或用生地),川芎3-4分(不宜多),芍药(俱随宜加减)、人参(或有或无,随虚实用之。气不虚者不必用)。功能主治痘疹血气不充,并治男女气血俱虚等证。用法用量上(口父

  • 二丁丸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二丁丸药方名称二丁丸处方白丁香半两,丁香1两,密陀僧1两,韶粉1钱,硫黄3钱。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小儿乳癖。食癖,疳热。用法用量3岁儿10丸,日哺米饮下。饮

  • 定命夜明沙丸

    药方名称定命夜明沙丸处方夜明沙(炒)1分,青黛(研)1分,蛇蜕(炒)1分,蝉蜕(去土)1分,麝香(研)1分,地龙(去土,炒)1分,干虾蟆(烧灰,研)1分,蚱蝉(炙)40个。制法上为末,粟米饭为丸,如麻

  • 大安汤

    《医醇剩义》卷二:大安汤药方名称大安汤处方白芍4.5克(酒炒)五味子1.5克牡蛎12克(煅,研)龙齿6克木瓜3克(酒炒)枣仁6克(炒,研)地黄15克人参15克茯苓6克 柏仁6克功能主治主惊伤气浮,真阳

  • 大五香汤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大五香汤药方名称大五香汤处方鸡舌香5两,沉香5两,藿香5两,熏陆香1钱,麝香(研)1钱,甘草(炙)3分,吴茱萸(汤浸,焙,洗)3分,细辛(去苗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升麻1两

  • 解郁和中汤

    《万病回春》卷三:解郁和中汤药方名称解郁和中汤处方陈皮(去白)3,6克 赤茯苓3克半夏2.4克青皮(去瓤,醋炒)1,5克香附末(童便炒)3克枳壳(麸炒)3克栀子3克黄连(姜汁炒)2.1克神曲(炒)2.

  • 补肾祛毒散

    药方名称补肾祛毒散处方忍冬藤4两,熟地3两,豨莶3钱,天花粉2钱,草乌头2钱,肉桂2钱。功能主治肾俞生痈。用法用量水煎汁1碗,空腹服。未破者2服即消,已溃者即去黑烂,10服乃愈。摘录《洞天奥旨》卷五引

  • 通淋方

    药方名称通淋方处方金银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鱼腥草15克,车前草30克,匾蓄10克,黄柏10克,小蓟12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湿热蕴结膀胱。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利,日服2次。摘录《

  • 顺经汤

    《审视瑶函》卷六:顺经汤药方名称顺经汤处方当归身川芎柴胡桃仁(泡,去皮、尖)香附子(制)乌药青皮红花广陈皮苏木赤芍玄参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通经。治室女月水停久,倒行逆上冲眼,红赤生翳。

  • 附子枳实丸

    药方名称附子枳实丸处方附子半两,枳实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留饮。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摘录《鸡峰》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