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地龙丸

地龙丸

《圣惠》卷三十三:地龙丸

药方名称地龙丸

处方地龙1分(末),麝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以黄蜡消汁,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牙疼。

用法用量每用1丸,纳于蚛孔中。咽津无妨。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普济方》卷一一○引《卫生宝鉴》:地龙丸

药方名称地龙丸

处方全蝎1两、地龙(去土)1两,蛇蜕(酒炒)1两,香附子1两,防风1两,胡麻子(别研)1两,川乌(去皮尖)2两,蚕沙2两,荆芥2两,苍术2两半(米泔水浸)。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大风,一切风毒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茶、酒任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引《卫生宝鉴

《朱氏集验方》卷一:地龙丸

药方名称地龙丸

处方川楝子肉1两(用巴豆炒,不用巴豆),全蝎2钱,好面1两,破故纸3钱(用斑鳌炒,不用斑螫),茴香2钱半(用黑牵牛1钱炒,不用黑牵牛),胡芦巴2钱半(用海金沙1钱炒,不用海金沙),自然铜半两(煅,醋淬),水蛭2条(麝香炒),败龟半两,石薛荔半两(用盐、醋浸1时,焙),无名异4钱(炒),槟榔3钱(不见火),天竺黄半两,红曲半两(瓦上焙),穿山甲4钱(炒),地龙3线(去土,炒),古钱12个(用砂锅子盛,炉内煅成汁,醋淬)。

制法上为细末,将乳香1钱、没药1钱、麝香1钱、辰砂半两为衣,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脚气,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温酒吞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地龙丸

药方名称地龙丸

处方地龙(去土)1两,牵牛子(半生半炒)1两,苦参1两,乌头(生,去皮尖)4两。

制法上为末,醋煮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气壅滞,大肠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0丸,空心、夜卧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圣济总录》卷十:地龙丸

药方名称地龙丸

处方地龙(炒)1分,甜瓜子(炒)半两,自然铜(烧,醋淬,研)2两,乳香(研)1钱,骨碎补半两,赤芍药半两,五灵脂半两,当归(切,炒)半两,没药(研)1分。

制法上除研者外,为细末,再和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邪外袭,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临卧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猜你喜欢

  • 大豆饮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大豆饮药方名称大豆饮处方大豆(炒)1升,小麦半升,蒲黄半两,吴茱萸(炒)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下痢赤白,久不止,身面虚肿。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

  • 鳖甲胶

    药方名称鳖甲胶处方鳖甲1600两,阿胶240两,冰糖80两,黄酒48两,香油24两。制法先将鳖甲浸泡7天,清水洗刷后取出,下锅煮之,和以上的原料浓缩成胶,装槽散热,凝固后再去槽,切成小块长方形,每斤干

  • 搜风大九宝饮

    药方名称搜风大九宝饮处方沉香、防风、南星(炮)、天雄(气弱者.以大附子代)、薄荷、地龙(去土)、木香(不见火)、全蝎(去毒),各等分。功能主治治挟气中风,痰虽微去,当先服此顺气,并开其关窍,不致枯废,

  • 加味导赤汤

    药方名称加味导赤汤处方人参1钱,生地1钱,条芩1钱,木通1钱,甘草梢1钱,麦冬(去心)1钱,赤芍1钱,淡竹叶15片。功能主治子淋。孕妇小便少;溺血。用法用量加灯心49寸,水煎,空心服。摘录《胎产心法》

  • 葛玄真人百补构精丸

    药方名称葛玄真人百补构精丸处方熟地黄4两,山药2两,五味子6两,苁蓉3两(酒浸1宿),牛膝2两(酒浸),山茱萸1两,泽泻1两,茯苓1两(去皮),远志1两(去心),巴戟天1两(去心),赤石脂1两,石膏1

  • 黄耆饮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黄耆饮药方名称黄耆饮处方黄耆(锉)地榆桑寄生各45克艾叶15克 白龙骨(研)60克 生地黄60克生姜15克制法上七味,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补益冲任,摄血安胎。治妊娠胎漏,月水时下

  • 鸡屎子散

    药方名称鸡屎子散处方鸡屎子、诈死子、冬青根、杨香根。功能主治虚疡。用法用量上水煎,入酒和服。摘录《准绳·疡医》卷五

  • 来苏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来苏散药方名称来苏散处方柴胡(去芦)、甘草(炙)、干姜,各二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桔梗、防风、荆芥穗、五如皮,各一两。芍药(半两),麻黄(去节)、陈皮(去白)

  • 定志补心汤

    药方名称定志补心汤处方远志(去心)4两,菖蒲4两,人参4两,茯苓4两。功能主治心气不足,心痛惊恐。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 黄帝护命千金丸

    药方名称黄帝护命千金丸处方野葛7寸(炙),斑蝥20枚(去足翅,熬),雄黄1两(研),雌黄1两,鬼臼1两,瓜丁1两,丹砂1两(研),礜石1两(泥裹,烧半日),沙参1两,莽草1两(炙),椒(去目,汗)1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