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滋心阴口服液

滋心阴口服液

药方名称滋心阴口服液

处方麦冬赤芍、北沙参三七

性状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四味,麦冬、北沙参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5%,静置,滤过,滤液备用;三七粉碎成粗粉,用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备用;药渣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5%,静置,滤过,滤液与上述麦冬、北沙参的滤液合并,回收乙醇,药液备用;赤芍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用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加2%明胶溶液适量,使沉淀完全,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5%,静置,滤过,滤液再加乙醇使含醇量为85%,静置,滤过,滤液加收乙醇,浓缩至适量,与上述各备用药液合并,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加入附加剂适量,灌装,即得。

功能主治滋养心阴,活血止痛。用于心阴不足,胸痹心痛,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茯苓建中汤

    药方名称茯苓建中汤处方小建中汤加茯苓。功能主治产后下利不止。用法用量烧黑鱼狗末5分点服。摘录《产科发蒙》卷四

  • 二丁丸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二丁丸药方名称二丁丸处方白丁香半两,丁香1两,密陀僧1两,韶粉1钱,硫黄3钱。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小儿乳癖。食癖,疳热。用法用量3岁儿10丸,日哺米饮下。饮

  • 当归木香散

    药方名称当归木香散处方木香、当归、肉蔻、官桂、甘草、人参、白术、白芍、粟壳、茯苓、枳壳、陈皮、阿胶。功能主治胎前产后痢疾。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女科指南》

  • 血竭瓜蒌汤

    药方名称血竭瓜蒌汤处方血竭1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青皮15克,公英15克,丹参15克,瓜蒌50克,金银花25克,柴胡10克。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热散结。主气滞血瘀,乳汁结聚,蕴而成毒热。用法用

  • 化痞消积膏

    药方名称化痞消积膏处方秦艽5钱,三棱5钱,莪术5钱,蜈蚣5钱,巴豆5钱,当归3钱,大黄3钱,黄连3钱,全蝎14个,山甲14片(要正脊),木鳖7个(以上粗药),阿胶1两,阿魏2钱,芦荟2钱,麝香1钱,片

  • 淡婆婆根汤

    药方名称淡婆婆根汤处方淡婆婆根3钱,明天麻1钱半,蔓荆子1钱半,滁菊花1钱,白芷1钱,川芎7分,当归7分,木贼草7分,小黑豆100粒。功能主治偏头风痛初起。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淋浇黄连汤

    药方名称淋浇黄连汤别名黄连汤处方黄连1两,地骨皮1两,羌活1两,防风1两(去芦头),木通1两,甘草1两,白芷1两,川大黄1两,狼牙1两,川升麻1两,莽草1两,藁本1两,黄耆1两(锉),赤芍药1两,细辛

  • 洗手荣筋方

    药方名称洗手荣筋方处方桂枝尖6克赤芍6克没药4.5克乳香3克 宣木瓜9克秦艽6克丝瓜3克 甲珠6克天仙藤9克功能主治通络化瘀,祛风止痛。治风湿痹痛,偏于上肢者。用法用量水煎,趁热浸洗患处。备注本方为祛

  • 定吐香银丸

    药方名称定吐香银丸处方丁香1两,干葛1两,半夏(汤洗7次,切,焙)半两,水银(后入)半两。制法上药前3味先为末,入水银研匀,生姜汁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弱,挟于风寒,呕哕。亦治便青泄利。用

  • 活血酒

    《中医外伤科学》:活血酒药方名称活血酒处方乳香没药血竭各15克 贝母9克羌活15克木香6克厚朴9克川乌草乌白及各3克麝香1.5克紫荆皮24克香附15克 小茴香9克 甲珠15克自然铜木瓜各15克肉桂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