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甘遂半夏汤

甘遂半夏汤

金匮要略》卷中:甘遂半夏汤

药方名称甘遂半夏汤

处方甘遂3克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药15克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治留饮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虽自觉轻快,但心下仍然坚满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以蜜100毫升和药汁,煎取200毫升,顿服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金匮》卷中:甘遂半夏汤

药方名称甘遂半夏汤

处方甘遂(大者)3枚,半夏12枚(以水1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5枚,甘草如指大1枚(炙)。

药理作用利尿作用《经方研究》:李春响等实验报告,用本方100%水提取液进行家兔利尿作用的实验,每公斤体重给药1毫升,药后30分钟时5分钟内尿液,与药前5分钟内的尿液比较无明显增加,但1小时后5分钟内尿量与药前5分钟内尿量比较,有显着增加。

功能主治浚痰逐饮。主痰饮,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饮家心下满痛,欲呕吐,或胸腹挛痛者。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8合,顿服之。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直解》:留者行之,用甘遂以决水饮;结者散之,用半夏以散痰饮。甘遂之性直达,恐其过于行水,缓以甘草、白蜜之甘,收以芍药之酸,虽甘草甘遂相反,而实有以相使,此酸收甘缓,约之之法也。《灵枢经》曰:约方犹约囊,其斯之谓欤!2.《古方选注》:甘遂甘草。反者,此欲下而彼欲上也。乃以白芍约之,白蜜润之,则虽反而甘遂仍得下渗。《灵枢》有言:约方约囊是也。甘遂半夏逐留饮??漫于肠胃之间,虽利而续坚满,苟非以甘草、白蜜与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焉能去其留着之根。相反为方,全赖芍药酸可胜甘,约以监反,庶不溷乱中焦而为害。

3.《金匮要略心典》:脉伏者,有留饮也。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者,所留之饮从利而减也。虽利,心下坚满者,未尽之饮,复注心下也。然虽未尽而有欲去之热,故以甘遂半夏因其势而导之。甘草甘遂相反,而同用之者,盖欲其一战而留饮尽去,因相激而相成也。芍药、白蜜,不特安中,抑缓药毒耳。

临床应用1.留饮:吴孚先治西商王某,气体甚厚,病留饮,得利反快,心下积坚满,鼻色鲜明,脉沉。此留饮欲去而不能尽去也,用甘遂半夏白芍,加白蜜5匙顿服,前症悉痊。或问:甘遂甘草其性相反,用之无害而反奏效,何也?曰:正取其性之相反,使自相攻击,以成疏瀹决排之功。

2.肺心病腹水:徐某某,女,46岁。患肺原性心脏病伴腹水已年余。用强心利尿剂后,病反加剧。症见胸满腹胀,四肢水肿,喉间痰鸣,心悸而烦不得卧,气短欲绝,面色晦暗,唇周发绀,二便不通,不食不饥,口不渴,舌胖淡,苔润,脉弦而结代。证属脾肾两虚,痰饮内阻,元气欲脱。拟甘遂半夏汤化裁:人参15g,甘草3g煎汤,送服甘遂蜜丸(即本方)3g。服后4小时下大便3次,先下黑粒状,继下浆糊样便,小便亦通,胸满肢肿,痰鸣等症均已见轻,呼吸好转,颜面转微白,唇周淡红,胃纳好转。翌日,投木香12g,人参15g,甘草3g煎汤吞服甘遂蜜丸3g。服后2便畅通,继以8味丸固本,经治月余,诸症消失,至今6年,未复发。

3.腹壁脂肪增多症:蒋某某,女,32岁。患者腹部逐渐增大已4月,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而转外地某医院。诊时见:腹部膨隆,大如妊娠8个月,按之松软如棉絮,自觉胀闷不舒,沉重乏力,神疲嗜睡,纳减便溏,经闭3月,白带量多,质清稀而有腥味,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沉滑。证属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治以健脾涤痰,方用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9g,半夏9g,白芍9g,炙甘草9g,白术12g,茯苓18g。3剂。药后腹胀大为减轻,精神转佳,食纳增加,白带减少,惟大便溏泻反剧,泻下之物粘腻如鱼冻,余无不适。原方继进3剂,腹胀大已减3分之2,余症俱觉好转,大便仍间有粘腻物,脉沉滑,原方再进3剂。2年后,患者至某医院分娩遇见,谓药后健如常人,腹大全消,带止经行,尔后怀孕。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凝水石丸

    药方名称凝水石丸处方凝水石250克(用炭火半秤,烧半日,取出放温,土上出火毒,研两日令极细,以瓮器盛,于井中浸一宿)龙脑(研)硼砂(研)各7.5克甘草(炙,锉为末)7.5克天竺黄15克(研)制法上五味

  • 仁熟散

    药方名称仁熟散处方人参枳壳五味子桂心山茱萸甘菊花茯神枸杞子各22克柏子仁熟地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胆虚常多畏恐,不能独卧,头目不利。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酒调服。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消渴汤

    药方名称消渴汤处方山药30克,生石膏30克,黄芪15克,天花粉15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怀牛膝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菟丝子12克。功能主治益气、滋阴、清热。主肺

  • 升麻黄芩汤

    药方名称升麻黄芩汤处方升麻葛根黄芩芍药各9克甘草4.5克(炙)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治小儿伤风有汗,头疼,发热恶寒。用法用量每服6克,以水20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温服。摘录《类证活人书》卷

  • 参便佛手散

    药方名称参便佛手散处方当归3钱,川芎1钱,人参3-5钱(去血过多,加至1两)。功能主治临产交骨不开。用法用量水煎,临服加童便半盏,续续进之。质壮气实者,但加童便,其参不用可也。摘录《胎产心法》卷中

  • 龙脑黄连膏

    《原机启微》卷下:龙脑黄连膏药方名称龙脑黄连膏处方黄连250克冰片3克制法先锉黄连令碎,以水750毫升,于瓷器中用文武火熬成150毫升,滤去滓,放薄瓷碗内;重汤炖成膏,约100毫升。功能主治泻火明目。

  • 首乌白芍汤

    药方名称首乌白芍汤处方制首乌9克 北沙参9克 银柴胡4.5克白茯苓9克 黑驴胶6克(蛤扮炒)生白芍6克炒扁豆6克 扁石斛9克 生苡仁18克 生谷芽15克功能主治治泄泻日久,肝脾阴伤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敷疮药

    药方名称敷疮药处方剪草、宣连、苦参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湿疮。用法用量洗了,次用麻油、轻粉调敷。摘录《普济方》卷四○八

  • 滋阴清热化瘀汤

    药方名称滋阴清热化瘀汤处方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化瘀。主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 独步散

    《本草纲目》卷十四引《方外奇方》:独步散药方名称独步散处方香附米(醋浸略炒,为末)、高良姜(酒洗7次,略炒,为末)。制法上各封收。功能主治心脾气痛,胃脘有滞,胸膛软处一点痛,因气及寒起,或致终身。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