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荜茇丸

荜茇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肉豆蔻各30克龙骨诃黎勒皮 缩砂仁各15克

制法上八味,捣罗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肠胃久寒,大便鹜溏。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每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胡椒各等分

制法上二味,捣罗为末,化蜡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主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1丸,纳龋孔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洗,炒)3两,干姜(白者,炮)1两半,胡椒(炒)半两,甘草(炙)半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木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顺三焦,通肝气。主肝元气虚,四肢劳倦,饮食不消,背痛头旋,或时寒热,肢节疼痛,手足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半两,木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胡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诃黎勒皮(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虚呕逆,心腹常痛,面色青黄,腰胯冷疼。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粥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高良姜1两,肉豆蔻(去壳)1两,桂(去粗皮)1两,缩沙蜜(去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术1两,胡椒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脏虚冷,大便滑泄,及白痢脐腹多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粟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圣惠》卷五: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3分,木香半两,桂心半两,白茯苓3分,槟榔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胡椒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分(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1两(煨,用皮),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脏久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黄,四肢无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九十八: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别名沉香荜拔丸

处方荜茇1两,沉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肉豆蔻(去壳)1两,茴香子1两,木香1两,石斛(去根,锉)1两,诃黎勒皮1两,山茱萸1两,桂心1两,干姜(炮裂,锉)1两,补骨脂(微炒)1两,巴戟1两,荜澄茄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逐积冷气,暖脾肾脏。主下元虚惫。

用法用量沉香荜拔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胡桃仁1两,干姜1两(炮裂,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桂心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肾虚脾弱,上焦热,下元虚冷,腹内雷鸣,胸膈气滞,羸瘦无力。

用法用量每日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渐加至30丸。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五十九: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诃黎勒3分(煨,用皮),桂心半两,胡椒1两,厚朴2(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3分,龙骨1两,干姜3分(烧裂,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石脂1两,缩砂3分(去皮),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冷痢不止,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四十九: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干姜3分(炮裂,锉),胡椒3分,桂心3分,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1两(煨,用皮),赤茯苓1两,槟榔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痃癖气,或时呕哕,腹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二十八: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3分,白术3分,肉豆蔻3分(去壳),丁香半两,诃黎勒2两(煨,用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胡椒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劳。大肠时泄,不欲饮食,四肢厥冷,面色青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二十八: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半两,木香半两,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肉豆蔻1两(去壳),槟榔1两,白术半两,阿魏半两(面裹煨,以面熟为度),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半两,胡椒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气,四肢羸瘦,面色萎黄,腹内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二十八: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干姜1两(炮裂,锉),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白茯苓3分,胡椒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肠胃大冷,全不思食,或气胀满;脾胃冷,心腹(疒丂)痛,肠鸣泄泻;脐下结痛,及痃痞气块;五劳七伤,肾虚脾弱,上焦烦热,下元虚冷,腹内雷鸣,胸膈气滞,羸瘦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半两,木香半两,干姜(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大黄(锉,炒)半两,槟榔(煨,锉)半两,缩砂仁3分,诃黎勒(煨,去核)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反,吐酸水,心胸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圣惠》卷九十八: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诃黎勒皮1两,桂心1两,胡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沉香1两,木香1两,人参(去芦头)1两,草豆蔻(去皮)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暖虚冷气,温脾饮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五: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胡椒1两,槟榔1两,诃黎勒2两(煨,用皮),白茯苓1两,肉桂1两(去皱皮),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腑脏积冷,或时呕吐,不能饮食,心腹胀满,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汤或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

摘录《圣惠》卷五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炒)1两,诃黎勒(煨,去核)3分,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痰,饮食不下,膈脘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九: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胡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化蜡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1丸,内蚛孔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妇人良方》卷一: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别名陈氏二神丸、二神丸

处方荜茇(盐炒,去盐,为末)1两,蒲黄1两(炒)。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无时月水来,腹痛。及妇人血气不和,作痛不止。

用法用量陈氏二神丸(原书卷七)、二神丸(《普济方》卷三三五)。

摘录《妇人良方》卷一

《百一》卷六: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川姜(炮)1两,丁香(不见火)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吴茱萸1两,良姜1两,胡椒1两,山茱萸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陈米饮送下,日3次。

临床应用滑泻:庐州周汝功,嘉禾人,乃尊守永嘉时,每苦滑泄,服此药,果有效。

摘录《百一》卷六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昆布(洗,炒干)1两,吴茱萸(汤洗,焙,微炒)1两,葶苈(隔纸炒紫色)1两,杏仁(汤去皮尖双仁,炒,研细)1两。

制法上为细末,与杏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倚息,不得卧。

用法用量空腹粥饮送下5丸,稍加至1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百一》卷二: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别名泼雪丹、缩水丹

处方荜茇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干姜(炮)半两,胡椒3分,大附子(炮,去皮脐)3分,官桂(去皮)3分,荜澄茄3分,诃子(面裹煨,去核)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病。

用法用量泼雪丹、缩水丹

摘录《百一》卷二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1分,槟榔(锉)1两1分,干姜(炮)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诃黎勒皮2两,芜荑仁2两,白术3两,黄连(去须)3两,阿魏3两(以水4合,煎5-6沸,同蜜和药),枳壳(去瓤,麸炒)1两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泄泻,变成气痢。

用法用量方中荜茇用量原缺。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半,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升麻1两半,吴茱萸(汤浸3度,焙炒)1两半,木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射干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干姜(炮)1两,昆布(洗去咸味,暴干)2两,羚羊角(镑)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毒闷,呕逆吐沫,心烦气急,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米饮送下。以利为度。若利多者,减至7丸。

若食不消化,不能食者,加白术1两1分,陈曲2两半(炒令微黄);若大便涩者,加大黄1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荜茇丸

药方名称荜茇丸

处方荜茇1两,干姜(炮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胡椒(炒)1两,桂(去粗皮)1两,槟榔2两(煨,锉),人参1两1分,诃黎勒(煨,杏核)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密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呕哕,不能下食,心腹胀满,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清粥饮送下。甚者加至2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猜你喜欢

  • 二甲复脉汤

    《温病条辨》卷三:二甲复脉汤药方名称二甲复脉汤处方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 (不去心)阿胶9克 麻仁9克 生牡蛎15克 生鳖甲24克功能主治育阴潜阴。主温病热邪深入下焦,脉象

  • 少腹逐瘀汤

    药方名称少腹逐瘀汤处方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 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温经止痛。治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

  • 白木耳粥

    药方名称白木耳粥处方白木耳30克薤白10克粳米10克制法先将白木耳及薤白洗净细切,再与米相和煮作粥。功能主治滋阴润燥,理气止痛。适用于痢久伤阴、腹痛下重者。用法用量空腹食用。摘录《食医心镜》

  • 大青龙加黄芩汤

    药方名称大青龙加黄芩汤处方麻黄2两,桂枝6钱2字半,甘草6钱2字半,杏仁40个,生姜1两,大枣12枚,石膏2鸡子大,黄芩6钱2字半。功能主治太阳无汗,恶风烦躁。寒疫头痛,身热无汗,恶风烦躁者。用法用量

  • 抱胆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抱胆丸药方名称抱胆丸处方水银(二两)朱砂(一两.细研) 黑铅(一两半)乳香(一两.细研)来源忠懿王之子有疾,忽得一僧授此,服之即效,本名灵砂观音丹。忠懿得之为敢轻信,

  • 伏翼粪丸

    药方名称伏翼粪丸处方伏翼粪4两(微炒),斑蝥3分(去头足翅,以糯米拌炒令米黄),皂荚子1两(炒黄)。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一切瘘疮。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以皂荚白皮(涂醋炙微黄)捣

  • 清胃散

    《脾胃论》卷下:清胃散药方名称清胃散处方生地黄当归身各0.9克牡丹皮1.5克黄连1.8克(如质次,更加O.6克。夏月倍之)升麻3克功能主治清胃凉血。治胃中积热,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部,满面发热,其齿

  • 萆薢酒

    《圣济总录》卷八十五:萆薢酒药方名称萆薢酒处方萆薢3两,杜仲(去粗皮,炙)3两,枸杞皮根(洗)5两。制法上锉细,用好酒5升干净瓶内浸,密封。功能主治风湿腰痛,及湿痹不散。用法用量重汤煮2时许,取出候冷

  • 千金丹

    药方名称千金丹别名人马平安散(《兰台轨范》卷四)。处方麝香冰片各6克朱砂15克雄黄硼砂消石各30克金箔100张(或加牛黄)制法上药七味,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中暑,霍乱,及感受不正之气,心神不安,甚至昏

  • 缓肝理脾汤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缓肝理脾汤药方名称缓肝理脾汤处方广桂枝人参白茯苓白芍药(炒)白术(土炒)陈皮山药(炒)扁豆(炒,研)甘草(炙)功能主治健脾缓肝。治慢惊风,发时缓缓搐搦,时作时上,面色淡黄,或青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