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莴苣子粥

莴苣子粥

药方名称莴苣子粥

处方莴苣子10~15克 生甘草3~5糯米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莴苣子捣碎,与甘草同煎取汁,去渣,入米煮成稀粥。

功能主治补脾胃,通乳汁。适用于妇女产后体虚乳少或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每天食3次,3~5天为一疗程。

摘录本草纲目

猜你喜欢

  • 鹿角胶汤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鹿角胶汤药方名称鹿角胶汤处方鹿角胶(炙燥)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夏(汤浸3-7遍,生姜1两同捣作饼,焙干)1两。制法上为

  • 濡肠饮

    《辨证录》卷九:濡肠饮药方名称濡肠饮别名濡肠汤处方熟地2两,当归1两,肉苁蓉1两。功能主治补肾水,润大肠。主肾虚大便闭结,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头目昏晕,面红烦躁。用法用量濡肠汤(《惠直堂方》卷二)。摘

  • 枸杞菖蒲酒

    药方名称枸杞菖蒲酒处方枸杞根100斤,菖蒲5斤。制法上细锉,以水4石,煮取1石6斗,去滓,酿2斛米酒熟。功能主治缓急风,四肢不随,行步不正,口急及四体不得屈伸。用法用量稍稍饮之。摘录《千金》卷七

  • 兼金散

    药方名称兼金散处方细辛、黄连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蕴毒上攻,或下虚邪热,口舌生疮。用法用量先以熟水揾帛揩净,掺药患处。良久涎出吐之。摘录《三因》卷十六

  •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

    药方名称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别名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桂枝新加汤、桂枝芍药人参生姜汤、桂枝加人参芍药新加汤、桂枝芍药人参新加汤、桂枝人参芍药汤、桂枝加芍药人参新加

  • 海螵蛸

    药方名称海螵蛸处方海螵蛸9克,炙麻黄6克,细辛1.5克。功能主治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小儿哮喘确有效验。用法用量共研细末,分为3包,早、中、晚各服1包。如痰多加贝母6克同研。连服1个月。摘录《单验方》

  • 解毒内托饮

    药方名称解毒内托饮处方何首乌3钱(生用),甘草1钱,当归1钱5分,赤芍1钱,贝母1钱,丹皮1钱,黑豆3钱,忍冬藤2钱。功能主治内托,预防陷肺。主体虚疮发。用法用量水2杯,煎服。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下

  • 参术附半汤

    药方名称参术附半汤处方人参1两,附子2钱,半夏3钱,白术1两。功能主治一时病疟,寒气入于阳明,自卯足寒,自酉分方热,至寅初乃休,1日1夜只苏1时。用法用量水煎服。2剂全愈,不必再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复方五加皮汤

    药方名称复方五加皮汤处方北五加皮3-9g,党参9g,太子参9g,茯苓9g,泽泻9g,车前子12g,猪苓12g。功能主治强心健脾,利水消肿。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心悸、气促、尿少、浮肿、脉结代,舌质暗

  • 白膏子

    《医方类聚》卷一八七引《经验良方》:白膏子药方名称白膏子处方牡蛎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接骨。主用法用量用糯米粥调之,涂伤折处,却以杉木板夹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七引《经验良方》《医方类聚》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