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虎头骨丸

虎头骨丸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七:虎头骨丸

药方名称虎头骨丸

处方虎头骨1两半(涂酥,炙黄),***1分(细研),桃心120枚(干者),桃奴7枚,腊月猪血半合,寒食面半匙,端午日粽子尖9枚。

制法上先将桃心、虎骨桃奴研末,再合余药令匀,于5月5日日未出时用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2丸,欲发前以新汲水送下。

注意忌食热物。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七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七:虎头骨丸

药方名称虎头骨丸

处方虎头骨3两(涂酥,炙黄),朱砂1两(细研),恒山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牡蛎粉1两,桂心1两,知母1两,乳香半两,乌梅肉半两(微炒),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木香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麝香半两(细研),桃仁3-7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疟疾。

用法用量奇效良方》有生姜一块(如鸡子大,半煨半生)。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七

《圣惠》卷五十二:虎头骨丸

药方名称虎头骨丸

处方虎头骨2两(涂酥,炙微黄),朱砂半两(细研),恒山1两(锉),甘草1两(锉,生用),牡蛎2两(微炒),桂心1两,知母2两,香豉1合(炒干),乌梅肉2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桃仁3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研入朱砂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痎疟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发前以桃符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二

猜你喜欢

  • 二草丹

    药方名称二草丹处方金陵草(即旱莲草)车前草各等分功能主治主小便尿血。用法用量上二药捣汁。每空腹时服200毫升。病愈乃止。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 连翘归尾煎

    药方名称连翘归尾煎处方连翘21~24克 归尾9克甘草3克金银花红藤各1.2~15克功能主治泻火解毒。治阳分痈毒,或在脏腑、肺膈、胸乳之间者。用法用量用好酒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服。服后暖卧片时。邪

  • 陷胸承气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陷胸承气汤药方名称陷胸承气汤处方栝楼仁18克(杵)小枳实4.5克 生川军6克 仙半夏9克 小川连2.4克 风化消4.5克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化痰通便。治痰热蕴结,腑气不通,发热,胸膈

  • 笱须散

    药方名称笱须散处方笱须(已捕鱼者)。制法烧成性,为细末。功能主治鱼骨鲠在喉中。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粥饮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 加减清热除湿膏

    药方名称加减清热除湿膏处方连翘18克 胆草12克 焦三仙30克 赤茯苓18克防风15克 桑皮12克(生)赤小豆15克菊花15克茵陈18克 条芩12克僵蚕12克(炒)甘草6克(生)制法上药以水煎透,去滓

  • 辰香散

    药方名称辰香散处方香附子10钱,辰砂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气滞上逆,寒热头痛。用法用量白汤搅服。摘录《观聚方》卷三引蓝溪公定方

  • 百足散

    药方名称百足散处方赤足蜈蚣1条,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食着蛇余毒,腹中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1钱,冷水调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四引《吴氏集验方》

  • 地黄竹茹汤

    药方名称地黄竹茹汤处方生地黄(切,焙)1斤,青竹茹5两,黄芩(去黑心)3两,当归(焙)3两,甘草(炙)3两,芍药3两,芎穷3两,桂(去粗皮)1两,釜月下焦黄土1块如鸡子大。制法如麻豆大。功能主治消热结

  • 蹲鸱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蹲鸱丸药方名称蹲鸱丸处方香梗芋艿(净粉)10斤。制法上为细末,用漂淡陈海蜇1斤,大荸荠1斤煎汤为丸。功能主治消痰软坚,化毒生肌。主新久瘰疬,结核浮肿,硬块疼痛,不论已

  • 补骨脂煎

    方出《本草图经》引《续传信方》(见《证类本草》卷九),名见《寿亲养老》卷四:补骨脂煎药方名称补骨脂煎别名补骨脂散处方破故纸10两,胡桃瓤20两。制法破故纸净择去皮,洗过,捣筛令细,胡桃瓢汤浸去皮,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