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小豆散

赤小豆散

《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合(炒熟),白蔹1两,露蜂房1两(烧灰),蛇皮2尺(烧灰)。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鼠瘘及出脓水,项强头疼,四肢寒热;蚍蜉瘘;小儿一切瘘。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为《外台》卷二十六引《古今录验》“白蔹散”之异名: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为《外台》卷二十六引《古今录验》“白蔹散”之异名

《圣惠》卷五十五。为《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赤小豆茯苓汤”之异名: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为《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赤小豆茯苓汤”之异名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2-7粒,丁香2-7粒,麝香1钱(细研),瓜蒂2-7枚,青布灰3钱。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黄。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日4-5次。若取少许吹鼻中0,即出黄水,为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

《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别名内消赤豆散

处方赤小豆1分,黄药1分,消石1分(细研),川大黄1分,木鳖子3枚(去头),猪牙皂荚5挺(涂酥炙黄)。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瘘结肿,常出恶脓水。热毒、风毒、气毒瘰疬。

用法用量内消赤豆散(《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圣惠》卷六十: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两(炒熟),黄耆1两(锉),白蔹半两,赤芍药半两,生干地黄1两,桂心半两,黄芩3分,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酒痔,大肠中久积热毒,下血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槐子仁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六十四: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3合,糯米3合,松脂半两,黄柏半两(微炙,锉),白矾灰半两,莴苣子3合,黄丹半两(微炒),密陀僧半两(细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热毒疮肿痛。

用法用量用生油调涂,日2-3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圣惠》卷六十五: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炒熟)半两,糯米(微炒)半两,吴茱萸半两(炒熟),黄连半两(去须),黄柏半两(锉),干姜半两,蛇床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恶疮人不识,多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以生油和如面脂,每用时,先煎槐枝汤洗疮令净,然后涂药,日2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3合(炒干,纳醋中,如此7遍),人参半两,甘草半两(炙令赤色,锉),瞿麦穗半两,白蔹半两,当归半两(切,焙),黄芩半两(去黑心),猪苓半两(去黑皮),防风半两(去叉),黄耆3分(锉),薏苡仁3分,升麻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干湿疥。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以粥饮下,日2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圣惠》卷五十五: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两,丁香1分,黍米1分,瓜蒂半分,熏陆香1钱,青布5寸(烧灰),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急黄身如金色。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清粥饮调下,不拘时候。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即效。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六十六: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两(炒熟),白蔹1两,牡蛎1两(烧灰)。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蜂瘘。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索豆散”。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疡医大全》卷八: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斗(略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初起即消,已成立溃。主一切无名大毒。

用法用量用黄蜜调敷,或葱汁、好醋、酒、菊花根叶捣汁、靛汁俱可调敷,中留一孔透气。

摘录疡医大全》卷八

《圣惠》卷九十: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半两,猪牙皂荚半两,消石半两,黄柏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鳖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风毒,生恶核。

用法用量鸡子清调涂,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

《千金》卷二: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3-7枚(烧)。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烦闷,不能食,虚满。

用法用量以冷水和,顿服之。

摘录《千金》卷二

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为《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之异名: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摘录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为《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之异名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小豆2分,秫米2分,鸡矢白2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黄疸,面目黄。

用法用量分3服,黄汗当出。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

普济方》卷三○八引《千金》: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白皮半斤(切),苦酒2升,赤小豆

功能主治诸恶疮。

用法用量方中赤小豆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引《千金》

普济方》卷一九二: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赤小豆1升,桑根白皮3两(锉),白术3两,生姜3两(切),鲤鱼2斤(去鳞肠肚),陈橘皮3两(汤浸去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风水,腹脐俱肿,腰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水1斗,都煮令熟,出鱼,量力食之,兼食小豆,勿着盐,便以任性食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二

古方汇精》卷二:赤小豆散

药方名称赤小豆散

处方远志8钱,首乌皮1两,赤小豆1两5钱,红花8分,荆芥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痈疽初起。

用法用量每药末1两,加真麝香4分,葱酒汁调敷。

摘录古方汇精》卷二

猜你喜欢

  • 鹿角屑汤

    药方名称鹿角屑汤别名鹿屑汤、鹿角汤、鹿屑散处方鹿角屑1两。功能主治妊娠热病,胎死腹中。用法用量鹿屑汤(《本事》卷十)、鹿角汤(《妇人良方》卷十四)、鹿角散(《普济方》卷三四○)。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六

  • 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方

    药方名称防风通圣散加蝎尾方处方防风通圣散加蝎尾。功能主治破伤风火盛,有阳明证者。摘录《金鉴》卷三十九

  • 黑附散

    药方名称黑附散处方干姜1两,乌梅1两,棕榈2两(烧存性)。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产内用力过度,或产内使性气,或食生冷,血海虚损,淋沥不断,心腹疼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陈米饮调下;煎乌梅汤下亦得。如

  • 干疮散

    药方名称干疮散处方白矾1两,石胆(同于铁器内以炭火煨)1两,朱砂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一切毒气攻手足,指甲生疮及胬肉。用法用量掺疮上,以绵缠定,逐日换1遍。摘录《普济方》卷三○○

  • 仓公散

    《全生指迷方》卷三:仓公散药方名称仓公散处方瓜蒂、藜芦、雄黄(研)、矾石(火煅1伏时,研)各等分。功能主治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

  • 白防活命饮

    药方名称白防活命饮处方白芷1钱,防风1钱,乳香1钱,没药1钱,甘草1钱,连翘1钱,赤芍1钱,穿山甲(炙焦)1钱,归梢1钱,天花粉1钱,薄荷1钱,皂刺1钱,贝母1钱,金银花3钱,陈皮1钱。功能主治痘痈毒

  • 救苦汤

    《兰室秘藏》卷上:救苦汤药方名称救苦汤别名还阴救苦汤(《原机启微》卷下)。处方桔梗连翘红花细辛各0.3克当归身(夏月减半)炙甘草各1.5克 龙胞草苍术各2克黄连羌活升麻柴胡防风藁本各3克知母生地黄黄柏

  • 家传秘捶红膏药

    药方名称家传秘捶红膏药处方千金子肉1两,蓖麻子肉4两,桃仁1两,杏仁1两,老木鳖子肉1两。制法上共捣烂,入藤黄1钱,蟾酥1钱,乳香末3钱、没药3钱,研匀,再捶入松香,看老嫩得宜,再入樟冰1两,血竭、银

  • 葱豉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葱豉粥药方名称葱豉粥处方豉30克葱白1握(去须,切)粳米60克功能主治主骨蒸烦热咳嗽,四肢疼痛,时发寒热。用法用量上药用水600毫升,煮葱、鼓取汁220毫升,绞去葱、豉,入米煮

  • 还元煎

    药方名称还元煎处方艾叶、阿胶各上,白术、人参、炒黑干姜各中,炙甘草下。功能主治返元气。主小产后,元气困弱危极者。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7分,去滓,入童便半盏,再温,顿服。摘录《产科发蒙》卷二引周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