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丹膏

黄丹膏

《圣惠》卷六十三:黄丹膏

药方名称黄丹膏

处方黄丹24两(微炒,细罗),麻油2斤半,猪脂8两(腊月者),松脂4两,紫花1两(去土),当归1两,防风1两(去芦头),黄芩1两,莨菪子2两,棘针49枚(头曲者),青绯帛各2尺(烧灰),人粪灰1两,青柏叶1两,蜥蝎7枚,乱发如鸡子大,蜡3两,葱(并根)20茎。

制法上锉,先下油脂于锅内煎令熔,次下药,以文火煎半日,次下松脂、蜡,候香熟,以绵滤去滓,都入药油于锅中,纳黄丹,不住手搅令匀,候色变紫色,收得油方尽,软硬得所,用瓷盒盛。

功能主治内消止痛。主痈疽发背,痈肿丹毒,一切疮疖。

用法用量摊在故帛上贴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疡科选粹》卷五:黄丹膏

药方名称黄丹膏

处方黄丹(淘洗7次净)1两5钱,黄连5钱,川芎5钱,海螵蛸3钱,轻粉、朝脑、水龙骨

制法上为极细末,以生桐油调为膏,夹纸做成,着肉面针刺数十孔。

功能主治臁疮。

用法用量方中轻粉、朝脑、水龙骨用量原缺。

摘录《疡科选粹》卷五

普济方》卷三○○:黄丹膏

药方名称黄丹膏

处方巴豆21粒(去壳),清油2两,黄丹1两半。

制法清油煎豆黑色,去豆,用黄丹入油慢火熬,搅匀作膏。

功能主治脚折(脚皲)。

用法用量煎冬橘叶汤洗净涂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

《圣惠》卷六十三:黄丹膏

药方名称黄丹膏

处方黄丹7两,蜡2两,白敛2两(锉),杏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乳香2两(末),黄连1两(锉)生油1升。

制法前3味以生绵袋盛,入油,慢火熬半日,滤出,下黄丹,以柳木蓖搅,候变黑,膏成,入蜡、乳香更熬,硬软得所,用瓷盒内盛。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疼痛不止,大渴闷乱,肿硬不可忍。

用法用量故帛摊贴,每日换2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黄丹膏

药方名称黄丹膏

处方黄丹半两,舍上黑煤半两(细研)。

制法上药人蜜调,用瓷盏盛之,以文武火养,候成膏。

功能主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涂疮上。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普济方》卷二九九:黄丹膏

药方名称黄丹膏

处方黄丹4两,蜜1两。

制法上药熬成膏。

功能主治口疮。

用法用量涂口内。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九

猜你喜欢

  • 柳青散

    《青囊秘传》:柳青散药方名称柳青散处方薄荷5分,儿茶8分,黄连4分,青黛3分,冰片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口舌破碎。用法用量先用蔷薇根汤漱口,后吹之。摘录《青囊秘传》《疡科捷径》卷上:柳青散药方名

  • 穿瘿丸

    药方名称穿瘿丸处方通草60克杏仁(去皮、尖,研)牛蒡子(去油)各30克射干昆布(去咸)诃黎勒海藻(去咸)各12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主瘿瘤结硬。用法用量每次1丸,噙化,咽津下

  • 舒肝利胆汤

    药方名称舒肝利胆汤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功能主治疏肝解

  • 解酒化毒丹

    药方名称解酒化毒丹处方白滑石(水飞)1片,***葛3两,大粉草3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饮酒过多,遍身发热,口干烦渴,小便赤少。用法用量每服3钱,不拘时候以冷水调下,日进2-3次。摘录《古今医鉴》卷四

  • 五加减正气散

    药方名称五加减正气散处方藿香梗6克 广皮5克茯苓块9克厚朴6克大腹皮5克谷芽3克苍术6克功能主治治秽湿着里,脘闷便泄。用法用量水1升,煎煮至400毫升,日再服。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 安宁饮

    药方名称安宁饮处方玄参5钱,生地5钱,麦冬5钱,白薇1钱,骨碎补5钱,天门冬3钱。功能主治因过食肥甘,热气在胃,胃火日冲于口齿之间,而湿气乘之,湿热相搏而不散,虫生于牙而致齿牙破损而作痛,如行来行去者

  • 败毒流气散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败毒流气散药方名称败毒流气散别名败毒流气饮处方紫苏、桔梗、枳壳、甘草、芍药、乌药、厚朴、青皮、茯苓、陈皮、柴胡、玄胡。功能主治肝经寒热不调,风湿伏于肠胃,结成痈毒,发出皮肤,而生

  • 归耆饮

    药方名称归耆饮别名四神汤、回毒金银花汤、四仙饮处方当归8钱,绵黄耆5钱(生),金银花(净)5钱,甘草(生)3钱。功能主治脑疽背痈,毒盛焮肿;及虚人肛门发毒。疮疡作痛隐隐,气虚不能焮发,而色变紫黑者。用

  • 沉香大丸

    药方名称沉香大丸处方沉香7.5克(细锉)木香川楝子肉(炒)茴香(炒)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青橘皮(去白)硇砂(研)雄黄(光明者,别研)各1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每30克作10丸

  • 皱血圆

    药方名称皱血圆处方菊花(去梗)、茴香、香附(炒.酒浸一宿.焙)、熟干地黄、当归、肉桂(去粗皮)、牛膝、延胡索(炒)、芍药、蒲黄蓬,各三两。炮制上为细末,用乌豆一升醋煮,候干,焙为末,再入醋二碗,煮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