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水
①在今江西于都县北。《寰宇记》 卷108虔州雩都县: 雩水 “源出雩山,在县东北四十二里,西南(流) 五十里,经县前,合贡水”。《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雩水,“ 《省志》,在 (雩都) 县北三十二里。源出跌烂水,绕东流,经双桥,入贡水”。
②在今山东曲阜市南二里。《方舆纪要》 卷32曲阜县: 雩水 “源出县治西南马跑泉,亦曰泮水”。
①在今江西于都县北。《寰宇记》 卷108虔州雩都县: 雩水 “源出雩山,在县东北四十二里,西南(流) 五十里,经县前,合贡水”。《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雩水,“ 《省志》,在 (雩都) 县北三十二里。源出跌烂水,绕东流,经双桥,入贡水”。
②在今山东曲阜市南二里。《方舆纪要》 卷32曲阜县: 雩水 “源出县治西南马跑泉,亦曰泮水”。
亦作古里国。在今印度西南沿海之科泽科德一带。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古里佛,当巨海之要冲,去僧加剌密迩,亦西洋诸马头也。”
唐代安南通天竺道的一部分。唐樊绰《蛮书》卷6:“通海城南十四日程至步头,从步头船行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为了充分利用水道,从安南都护府来的船在古涌步不转陆,继续取红河水道到步头(今云南建水县南的阿土)
亦作树冈镇。即今河南通许县西二十五里竖冈乡。 《方舆纪要》 卷47通许县 “鷟冈” 条下:“县境又有吴召冈、李大冈、青冈、竖冈、硃砂冈、子冈、 七里等冈
①在今江西分宜县西南。《寰宇记》 卷109袁州宜春县: 昌山 “在州东六十里。旧名伤山,袁江流于其间,巨石枕岸潺激,舟人上下多倾覆,故名伤山。按,顾野王 《舆地记》,晋永嘉四年,罗子鲁于山峡堰断为陂,
①一名寻邬堡水。即今江西寻乌县东南寻乌河。《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寻邬堡水在“县东五十里。流入广东龙川县之赤石渡”。《清一统志·赣州府一》:寻邬水“在长宁县东五十里。源出寻邬保西南,流合水源、
在今湖南湘阴县南。《方舆纪要》 卷80湘阴县 “锡江砦” 条下: 笙竹岐 “世传舜采笙竹于此。今为笙竹驿”。
即今湖南益阳市东南泉交河镇。清光绪《湖南通志》 卷1益阳县图: 县东南有泉交河。
在今湖北鄂州市东。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建。《舆地纪胜》卷76寿昌军:安乐宫“在武昌吴王城中。黄龙吴徙建业。赤乌十年始移武昌材瓦缮丹阳南宫。旧传宫中古瓦澄泥为之,可以为砚,一瓦值万钱”。三国吴黄武二
在今陕西长安县西上塔坡村。《方舆纪要》卷53西安府: 塔陂 “在府南二十里韦曲之西。地有浮图,产稻极美,土人谓之塔陂米”。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西。《清一统志·绍兴府一》: 越王山 “在山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昔越王尝栖兵于此。今其上有走马冈、伏兵路、洗马池、支更楼故址”。②即今福建福州市北屏山。《寰宇记》 卷100福州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