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奉汉
明代云南大侯(南甸)傣族首领。宣德四年(1429),任大侯州(治今云南云县)知州。以大侯民复业者多,岁纳差发银250两。湾甸、镇康二长官民少,岁各纳百两。永乐(1403—1424)中,俱升为州,奏请援二州例。以善抚绥,民多复业,明帝谕吏部增其秩旌之。八年(1410),遣使入贡,正统三年(1438),复遣子刀奉送入贡,均获赏赐。以麓川宣慰使思任法侵扰,奏请与木邦宣慰罕门法共起兵10万,协同征麓川,明廷特赐金牌、信符,以安民心。后为思任法所杀。七年(1442),敕命其子刀奉送袭大侯知州。
明代云南大侯(南甸)傣族首领。宣德四年(1429),任大侯州(治今云南云县)知州。以大侯民复业者多,岁纳差发银250两。湾甸、镇康二长官民少,岁各纳百两。永乐(1403—1424)中,俱升为州,奏请援二州例。以善抚绥,民多复业,明帝谕吏部增其秩旌之。八年(1410),遣使入贡,正统三年(1438),复遣子刀奉送入贡,均获赏赐。以麓川宣慰使思任法侵扰,奏请与木邦宣慰罕门法共起兵10万,协同征麓川,明廷特赐金牌、信符,以安民心。后为思任法所杀。七年(1442),敕命其子刀奉送袭大侯知州。
清官署名。见“布特哈”(467页)。
蒙古族传统骑乘用具。蒙古族自古善骑射,以马上取天下。在长期游牧、狩猎和军事生活中,制作了蒙古族特有的马具,非常适用和讲究。王国维《黑鞑事略笺证》云:“其鞍辔轻简以便驰骋,重不盈七八斤,鞍之雁翅前竖而后
?—1530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一作和通。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阿儿乞蛮曾孙,打卜忽子,弘治十八年(1505),达延汗东进,朵颜卫被残,父不久去世。正德二年(1507)
西域古地名。见清《西域图志》。位于图斯库勒(今伊塞克湖)南岸,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巴尔斯阔伊。“巴勒滚”,维吾尔语,指山间红柳,当地多此树,故名。《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作巴尔浑。现代译名有巴儿塞章、
?—940五代时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长子。后唐清泰二年(935),父卒,继任。后晋天福二年(937),出巡甘州,与甘州回鹘顺化可汗商议“社稷久远之事”,互以兄弟相称。同年,遣使于辽贺皇太后永宁节。辽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三年(1405)二月设置之撒力卫,分别作萨里河卫、萨里卫。
元明傣族土司名。据《元史·地理志》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置,以布伯为达鲁花赤,以土人首领马列知府事。《元史·泰定本纪》记泰定三年(1326),以车里路昭哀地置木来州,当即原所置木来府。《明史·地
我国傣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元江和新平四个自治县以及临沧、沧源、双江、镇康、金平、景谷、景东、元阳、红河、绿春、
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成吉思汗二年(1207),为术赤招降。
藏语称“美多却杰”,意为“摆花节”。藏族传统盛会。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等地。每年藏历正月十五举行,故又称“正月十五灯节”。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正月十五日,时宗喀巴创办拉萨※传召法会,为文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