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金人常服

金人常服

金代女真人平时所着服饰。有带、巾、盘领衣和乌皮靴四类。其束带曰吐鹘。巾以皂罗若纱为之,上结方顶,折垂于后。顶之下际两角各缀方罗径2寸许,下附带长六七寸。当横额之上,或为一缩��积。贵显者于方顶,循十字缝饰以珠,其中必贯以大者,谓之顶珠。带旁各络珠结绶,长半带,垂之。其衣色多白,三品以皂,窄袖,盘领,缝腋,下为��积,而不缺袴。其胸臆肩袖,或饰以金绣,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其从秋山之服则以熊鹿山林为文。其长中骭,以便于骑。吐鹘,玉为上,金次之,犀象骨角又次之。銙周鞓,小者间置于前,大者施于后,左右有双铊尾,纳方束中,其刻琢多如春水秋山之饰,左佩牌,右佩刀。妇人服襜裙,多以黑紫,上编绣全枝花,周身六褶积。上衣谓之团衫,用黑紫或皂及绀,直领,左衽,掖缝,两傍复为双褶积,前拂地,后曳地尺余。带色用红黄,前双垂至下齐。年老者以皂纱笼髻如巾状,散缀玉钿于上,谓之玉逍遥。许嫁之女则服绰子,制如妇人服,以红或银褐明金为之,对襟彩领,前齐拂地,后曳5寸余。

猜你喜欢

  • 蒙古坎肩

    蒙古族传统服装。旧称蒙古比甲。起源于元初,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首制。古时蒙古族穿袍服,无坎肩。上衣交结于腹部,环腰以带束之。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据《元史·后妃传》载,察必皇后首创蒙古

  • 垂济恭苏咙

    ?—1731清代蒙古王公。苏尼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郡王※萨穆扎第五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袭札萨克多罗郡王。三十八年,以追击察哈尔部之巴尔呼逃众,受嘉赏。五十五年(171

  • 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亦作“孛极烈”,意为“官长”、“官人”、“总管”、“头目”等。源于契丹语“孛堇”。金初为皇室、宗室显贵之尊官。前加国论、乙室等不同冠词为官名,作升拜宗室功臣之序。收国元年(1

  • 董隐

    见“耶律撒剌”(1323页)。

  • 流求

    古地名。亦作琉球、留求、琉求。始见于《隋书·流求传》,宋、元仍作此称。学者多主张为今之台湾,一说为今冲绳。明代改称东番。

  • 萧耨斤

    ?—1058辽朝第六代皇帝圣宗之元妃。契丹族。为太祖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女。初为宫人,开泰五年(1016),生皇子宗真,被立“顺圣元妃”。时正宫齐天皇后生子早卒,取宗真养之以为己出。太平十一年(10

  • 蒲寿晟

    宋元时回族商人、诗者。祖籍西域,先祖经商至广州。父蒲开宗移家泉州。南宋咸淳七年(1271),知梅州。为人俭约,于民毫无所取。以两瓶井水放在案上,激励自己要象清水一样清廉。州进士杨圭赞其“曾氏井泉千古列

  • 宁明

    ?—1042西夏太子。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景宗李元昊子,母野利氏。天资聪颖,知礼好学,性仁慈。好道家学。曾从定仙山道士路修篁学辟谷法,朝夕不懈,元昊深恶之。问其养生与治国之术,以寡欲和不嗜杀人答之,

  • 八剌沙衮

    见“裴罗将军城”(2448页)。

  • 嘎吓崇拜

    旧时苗族的一种信仰。源于万物有灵崇拜。盛行于贵州雷山地区。嘎吓为苗语,无相同汉语词译其意,凯里一带汉族称其为白虎。据说嘎吓有抵挡恶鬼,保佑全寨平安,吉祥如意,不生疾病的能力。有时特别为其找一棵古树栖息